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投产暨国科绿氢项目落地 打造”双碳”战略技术策源地
2025-03-22 21:56:51

2月27日,大连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园正式投产并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作为国家“双碳”战略先行示范区,此次投产标志着大连氢能产业正式迈入了“技术策源+全链聚合”新阶段。


1742654345204063.png


近年来,金普新区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形成氢能产业聚链成群发展新态势”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氢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抢占氢能发展新赛道,已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的氢能产业园,园区及周边集聚氢能企业26家,构建起了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带动全区产业向“新”发力,逐“质”而行。

其中,国科绿氢(大连)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铠甲催化剂”核心技术,实现全球首例海水/废水制氢联产淡水项目产业化落地,在绿氢制备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742654363115350.png


一、设备关键材料及应用场景技术创新

1. 高效稳定电解制氢-非贵金属催化剂的突破

团队国际原创技术“非贵金属铠甲催化剂”采用纳米级催化剂包覆技术,解决了传统电解水制氢设备稳定性差,能耗高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碱性电解槽依赖镍基催化剂,非贵金属材料大幅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同时适配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供电场景。

2. 海水/废水联产淡水技术

该技术采用“电+热”耦合技术,实现制氢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15%以上,联产淡水纯度达直饮标准,破解了沿海制氢水源短缺及缺水地区绿氢规模化生产的资源瓶颈。

二、成本竞争力与产业链布局

1. 制氢成本优势

通过关键技术催化剂的突破及制氢工艺的优化,制氢设备成本比传统产品明显降低,制氢的效率大幅度提升,能耗降至4.2kWh/Nm³,叠加低成本的海水原料,综合制氢成本比传统制氢设备具有显著优势。

2. 碳循环技术延伸

配套开发的低温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系统,碳循环利用率超95%,形成“制氢-固碳-转化”闭环,契合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宏量脱碳需求 。

国科绿氢凭借“技术创新+工艺集成+政策红利”三重驱动,正在加速推进绿氢大规模产业化进程,未来有望成为国内电解水制氢装备及碳中和解决方案领域的标杆企业。


1742654373904221.png


在国科绿氢(大连)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公司首席科学家邓德会正在向前来参观的企业代表介绍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的工作原理,该项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每年制氢40万标方,氢气纯度≥99.999%,同时联产120吨淡水。


1742654388807305.png


“我们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大连的海水资源制氢,而且解决了其中两项核心关键技术,一是用铠甲催化剂取代了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大幅降低装置成本,提升能量利用效率。二是开创了海水低温负压淡化技术,将电解水的废热用作海水淡化的热源,淡化的淡水再成为制氢的水源,绕开了直接电解海水会出现的腐蚀、钙镁沉淀等诸多难题,而且剩余的浓海水还可进一步提取高附加值的产品,形成闭环,真正把海水资源化利用。”邓德会表示,目前已在园区开展10兆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的研发和生产,该项目已在辽宁滨海实验室立项,未来会形成制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条。



下一篇:我是有底线的

咨询热线

13214117779
7*24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